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欢迎您!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社区治理、文化旅游融合提升、队伍建设管理“四个典范”.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社区治理、文化旅游融合提升、队伍建设管理“四个典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鼓浪风情 > 人文历史 > 宗教信仰

民间信仰-兴贤宫

发布时间:2009-01-13 00:00 字号:

 

    兴贤宫位于鼓浪屿晃岩路与中华路的交叉处。始建于明末。原是民间祀奉协天大帝为主神(即三国时代的关羽及其子关平与部将周仓的神像。因关羽逝世后,封建帝王追封他为“协天大帝”,而民间尊称他为关圣帝君、或关帝爷)的宫庙。据老一辈传说,昔时居住鼓岛岩仔脚的富商黄肥怀(祖籍同安石{石寻}),他在厦门经营南北货物贸易商行,兼营船队运输业、拥有航行南北的大帆船九十九艘。他听说浙江温州有一庙宇供奉保生大帝(又称大道公)十分灵验。他为求神明庇佑其船队在海上航行安全,特示意押船的人员到温州的大道公庙宇,以“打卦、(俗称“拨杯”)方式,祈求保生大帝神像到鼓浪屿受居民膜拜。经连打“三卦”后(表示神明同意),即于夜间将大道公神像请拜到船上收藏。翌晨,温州的大道公庙宇管理人员,发觉保生大帝神像被人请拜走,猜想一定是福建船队所为,派人到船队搜查,但一无所获。运载保生大帝神像的船只,乃扬帆驶回鼓浪屿。黄肥怀即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带头捐资,并发动地方人士募捐,将兴贤宫扩建为二进的庙宇,将关圣帝君神像移至后殿,而将温州请拜来的保生大帝神像祀奉在前殿,以供信众敬拜.宫前还建有戏台,从此香火日旺。

    兴贤宫由地方乐善好施人士(多华侨或富商)组成董事会,聘用专人管理宫务。1919年之前聘请清智法师管理。清智法师离宫回日光岩寺当住持后,聘用洪爱仔管理.宫庙每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举办乞龟与猜谜等民俗活动。并雇剧团在戏台演戏。正月十五日演八仙为王母祝寿;五月五日演吊屈原溺水;七月初七日演牛郎织女;八月十五日演状元拜塔(许梦蛟拜雷峰塔)等群众喜见节目。尤其是每年逢旧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诞辰之时,董事会要提前开会,选择在三月初十日左右,举办奉大道公神像到同安白礁宫(现属龙海市角尾镇)谒祖进香的仪式。

    谒祖进香结束回鼓时,除在宫前戏台演戏酬神外,还有各地段、各行业或群众团体组织的人物化装踩街活动。踩街队伍的排列,以彩旗、梁伞、大鼓吹乐队、马阵吹为前导,其次有踏水车、纺纱女、牧童骑水牛、公背婆、童子拜观音、西天取经、三英战吕布、水浒传中108将的阁阵、白蛇传中之法海禅师水淹金山寺、郑元和与李亚仙的打花鼓、旅居鼓浪屿福州人捞演的踏跷队等等。节目繁多,争奇斗艳。踩街化装队伍所到之处,道路两旁挤满观众,人头躜动,而抬“大道公”及其他神像的辇轿则殿后,所谓大道公押尾后。鼓浪屿早期文化尚处落后状况,上述活动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是有所裨益的。老一辈居民
对此还深有印象。

    建国后,兴贤宫仍由洪爱仔管理,虽未再举办到白礁谒祖活动,但每年元宵节仍旧举办乞龟活动。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大道公及其他神像均被红卫兵搬到体育场烧毁。兴贤宫也由鼓浪屿区政府文化部门接收管理。1985年,该宫被拆除改建为青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