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204-04-00-2022-003 | 主题分类 | 管委会文件 |
发布机构 | 鼓浪屿管委会 | 文 号 | 厦鼓管〔2022〕4号 |
有效性: | 未设置 | ||
内容概述: | 鼓浪屿管委会关于印发《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
管委会各处室、所属各单位:
现将《鼓浪屿管委会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鼓浪屿管委会
2022年1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鼓浪屿管委会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要点
2021年,鼓浪屿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的初心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闽考察时的讲话、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贺信的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巩固拓展申遗成果,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2021年工作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
1.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在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在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党工委会、主任办公会上等开展研讨学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用好“厦门党建e家”“学习强国”等平台,发放《习近平在福建》《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学习读本,通过以上率下领学、突出重点精学、着眼深悟自学等方式持续掀起学习热潮。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思想引领,加强舆情监管,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
2.加强组织建设。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党建工作相融合,通过“三会一课”、专题会议、主题学习、群众实践等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精心组织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开展“乐音谱初心·鼓浪启新航”百年献礼音乐会、“学史力行践初心·鹭岛启航新征程”文艺汇演,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将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充分挖掘鼓浪屿红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鼓浪屿红色主题教育展馆和7个打卡点,推出鼓浪屿红色旅游线路,讲好鼓浪屿故事,弘扬斗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献礼建党100周年。
3.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从讲政治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精文减会、严控督查检查、严防过度留痕,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试行)》,把党建工作落实情况列入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制定《“1+X”监督机制推进落实措施》,深化党工委主体监督、纪工委专责监督、业务处室职能监管的衔接联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监督格局。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打造“一网一号”宣传阵地,强化“八小时”外监督,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有效。抓紧抓实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逐条跟踪推进,逐项销号清零,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二)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保障世遗大会
1.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始终把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作为持续推进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讲好鼓浪屿故事的重要机遇,依托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推动“六个一批”项目,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鼓浪屿“六个一批”项目工作,加强跟踪督办,实行“挂图作战”,定期召开项目推进协调会,形成市区条块结合、部门横向联动、分工协作推动的良好局面。
2.扎实推进“六个一批”。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对7个“启动一批”项目、5个“完成一批”项目进行细化分工,制定提升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挂图作业、销号清零,目前,自来水公司旧址、三落姑娘楼、黄氏小宗后落、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会审公堂、鹿礁李氏宅、廖家别墅、延平戏院旧址等8个修缮项目顺利完工;延平戏院旧址、黄赐敏别墅等2个修缮项目提前完工,八卦楼主副楼加固修缮及整体提升工作有序推进,作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核心要素、标志性建筑物的修缮工程,受到《新闻联播》高度关注和《新闻直播间》专场直播;美国领事馆旧址、博爱医院旧址、四落大厝等3个项目启动修缮,“六个一批”取得明显成效。
3.全面抓好配套保障。以推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品质提升为目标,精心组织一批展示项目,加快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充分展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精心设计世界遗产大会鼓浪屿2条考察线路,整治提升市容环境,完善市政设施,推进重要干线、节点的绿化、美化、彩化工作,充分展示鼓浪屿街区肌理中的美好环境。成功举办《中法文明互鉴——鼓浪屿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中法对话活动。参加第四届世界遗产大会管理者论坛活动,向国内外嘉宾介绍“鼓浪屿保护模式”,成为论坛活动主要研究案例。高标准做好参加第44届世遗大会领导和外国使团接待保障工作,向国内外嘉宾介绍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三)秉持工匠精神,进一步提高保护水平
1.专业水平持续提升。积极推进《鼓浪屿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鼓浪屿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导则》《历史风貌建筑防火设计导则》等规划修编工作,出台《鼓浪屿商业业态导则》《鼓浪屿公共设施设置技术导则》,开展《厦门市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修订,建立动态鼓浪屿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建筑行业企业名录库(试行),“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的专业规范不断增强。
2.监测体系持续构建。定期巡查遗产区的界碑界牌,确保边界清晰,标识完好,守护好完整性。将建设活动、历史道路、自然景观、园林宅院等要素纳入监管范围,从核心要素点、道路网线到遗产区,从物质遗存隐患到社区动态变化,落实全面动态数据监测,留存动态影像资料,对八卦楼、廖家别墅、延平戏院修缮过程进行影像记录,为决策提供更全面的遗产地动态数据参考。监测年报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优秀年报,监测云台监控体系在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上作专题推介。
3.重点空间持续提升。出台《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品质提升重点项目引进工作机制》及《鼓浪屿重点空间使用内控制度》,严格按照与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标准相匹配、有利于历史文脉传承的原则,出台重点项目引进工作机制和重点空间使用内控制度,详尽梳理全岛重点可利用空间,重点引进音乐、美术、影视等相关项目,着力引入规格高、影响力大的文化机构,完善鼓浪屿业态准入机制,打造文化展示创作新高地,助力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品质提升。
(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
1.加大扶持力度。用好《鼓浪屿公益性文体项目“以奖代补”暂行规定》等文化扶持政策,大力扶持公益性音乐会、音乐快闪、庭院音乐会等群众性音乐文化活动,让音乐文化走进老建筑,把老建筑焕发生机活力。修订完善《鼓浪屿重点文化发展扶持暂行办法》等文化回归扶持政策,加大重点文化扶持力度,累计扶持重点文化项目14个,奖补公益性文体项目562个,助推鼓浪屿文化回归。
2.打造音乐品牌。举办第十届鼓浪屿钢琴节暨鼓浪屿双钢琴比赛、第八届鼓浪屿诗歌节等品牌活动。定时在钢琴博物馆、管风琴艺术中心集中面向游客讲解、演奏,加强与国内外音乐大师对接,筹划举办演奏会、大师班等高品位的艺术交流。加快推进鼓浪屿音乐厅文化功能提升,引进高端音乐演出,大力提升琴岛文化氛围。开展“我在鼓浪屿弹钢琴”全网征集活动,着力打造高端钢琴人才向往之地,中央电视台和厦门电视台等媒体进行现场直播。年初,阿曼等22国驻华使节到访鼓浪屿,为“雷厝组合”家庭音乐会点赞,高度评价鼓浪屿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
3.优化文旅市场。对景区各级各类文保单位进行全覆盖巡查,出动执法力量3900余人次,检查旅游团队1978团次,从严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现象,净化了鼓浪屿旅游市场环境。常态化开展民营景点旅游安全、消防设施、疫情防控措施等安全检查,扎实做好回头看的整改落实工作。坚决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景区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制订节假日期间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方案,确保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五)注重务实为民,进一步增强治理能力
1.提升管理水平。建立“互动式管理体系”“市容市貌管理体系”“物防、技防指引体系”“安全感服务体系”“市容违规纠治体系”等全面、立体的城市治理新模式,提升鼓浪屿管理水平。兑现申遗为民承诺,推进长者餐厅、病媒生物防治等惠民措施,启动居民庭院绿化项目。认真落实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毫不松懈地抓好消防、森林防灭火、景区景点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防范措施。坚持党建引领,突出特色亮点,立足发展定位,严格落实“近邻模式”“双报到”制度,下沉一线、网络巡查、立查立改,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第七届全国文明景区。
2.呵护人文生态。完善《绿化提升策划规划(暨绿化设计导则)》和《重点片区绿化景观方案设计》,在原样修缮历史风貌建筑的同时,开展绿化、美化、亮化等“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有针对性增补色彩丰富、层次感强的本地树种、花卉,今年以来,累计种植草花近30万株,免费为居民商家发放三角梅、马缨丹、炮仗花等植物1018株,提供肥料210袋,让浪漫“琴岛”芳菲常驻。加强对全岛古树名木巡查及保护,完成倒伏古树名木铭牌更换。积极推进岛上管线缆化,确保沿街沿线干净、整洁。
3.加强数字化建设。借鉴敦煌莫高窟的经验做法,完成钢琴博物馆、风琴博物馆、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数字化建设,完成360°全景虚拟实境、线上展览等。整合数字建设成果,按照文化遗产、旅游导览、公共服务三大类内容,提供涉及文化遗产介绍、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云游特色展馆、旅游服务信息和市民服务信息查询等12方面内容。展示形式包括小视频、VR虚拟全景、图文信息等,满足在线浏览鼓浪屿文化遗产和主要景区的基本需求。
4.建设“无疫小岛”。牢固树立“疫情一日不除,风险一日不减”的政治自觉,坚决把好“第一关口”,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从严落实“八个有”“五个一律”,严格实行限量、预约、错峰、实名预约和“测温、验码、一米线、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组织200多名党员志愿者参与“无疫小区”创建工作和核酸检测、环境整治、巡逻督导等志愿服务,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毫不松懈巩固防控成果的同时,推出“游有优惠、住有补助、商有减免、乐在琴岛”扶持政策,通过国有核心景点联票优惠,对住岛消费者发放住宿券,减免公房承租人租金,常态化举办高水平文化活动等措施,引导旅游经济回暖复苏。
二、2022年工作计划
鼓浪屿管委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闽考察的重要讲话、对鼓浪屿申遗成功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贺信精神,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品质提升”为抓手,进一步拓展视野、创新思路,提高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真正留住鼓浪屿的“根”和“魂”。
(一)倾情传承历史文脉。带着更深感情、更大责任、更强担当,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亲切关怀转化为努力奋斗、拼搏争先的前进动力,转化成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展现鼓浪屿的景观、海洋、音乐和人文特色”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传承鼓浪屿的历史文脉,进一步挖掘鼓浪屿的文化价值,探寻百年鼓浪屿的生命力,通过打造文化元素,用实实在在的内容充分彰显鼓浪屿特色,讲好鼓浪屿故事。牢固树立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使命感,大力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高标准、高水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
(二)大力加强班子建设。持续强化理论学习。充分用好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载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成果,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鼓浪屿、在管委会落到实处。压实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内法规制度,完善述责述廉、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持续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切实营造良好的干事氛围。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加强重要节点和重点领域网络舆情监测。切实打牢基层基础。推动基层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完善“双报到”常态化机制,深化“近邻”党建,落实“爱心厦门”部署要求,结合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和遗产地保护,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各项举措,千方百计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实事,全力以赴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三)精心保护文化遗产。提升专业水平。修订《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编制《鼓浪屿遗产地各类遗产要素保护名录》,按年度计划编制一批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方案,启动历史风貌建筑修缮保护工作。引进责任心强、管理水平高、人员配置合理的专业机构负责鼓浪屿文物保护修缮代建工作,梳理项目前期工作流程,规范办理手续,组建重要项目专家组,推行工作专班制和“一项一表”工作方式,实现文物修缮利用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节约成本的目标。抓好文物修缮。坚持“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保护原则,按既定工期完成八卦楼主副楼加固修缮,启动主副楼展陈和环境提升,打造鼓浪屿文保单位修缮和展示利用典范。加快美国领事馆旧址、英国领事公馆旧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保护,每年常态化开展一批影响公共安全和公共景观历史建筑岁修保养,精心保护鼓浪屿“国家瑰宝”。注重活化利用。统筹排查鼓浪屿私有空置、低效利用文物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建立数据库,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引进适合业态要求的项目落户鼓浪屿,重点推动美国领事馆、延平戏院、英国领事公馆、自来水公司旧址打造金鸡奖主题展示中心、电影产业基地、美术馆、摄影博物馆等互动场所,让鼓浪屿的文物“活起来”,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四)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建设“音乐之岛”。举办新春音乐会、鼓浪屿音乐节暨歌剧节、鼓浪屿合唱节等品牌活动,大力提升琴岛文化氛围。邀请国内外知名歌剧名家、优秀剧团上岛进行采风创作、戏剧排演,推进鼓浪屿音乐文化传承。全面启动鼓浪屿音乐厅,加强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鼓浪屿音乐学校的合作,充分用好优质音乐资源,组织艺术家驻岛采风创作,让鼓浪屿的歌声、琴声重新回归起来,推动鼓浪屿音乐文化传承。完善旅游设施。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持续推进景区“厕所革命”,完善现有游客服务指示指引标识,健全旅游安全预警和评价机制,优化景区电子门票系统,推出电子门票系统4.0版本,拓宽购票渠道多元化,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做好旅游推介。加强现有场馆的运营指导,鼓励开发定制特色旅游线路,提供高端定制旅游服务项目;加大旅游营销推介力度,加强与厦门航空公司等单位的合作,通过开设文化旅游宣传窗口、在航空杂志刊登旅游信息、在航班上发放具有鼓浪屿特色的伴手礼等方式,全方位、全时空推介鼓浪屿,吸引高端游客来鼓浪屿旅游。
(五)全力推进精细管理。推进数字化管理。整合鼓浪屿现有数字化成果,建设集景区、博物馆、监测中心的数字化项目平台,加快推进历史陈列馆等场馆及核心要素、重要历史风貌建筑的数字化信息采集,持续推进基础信息数字化建设。改造升级监测预警系统,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前沿技术,形成一套集系统化、数字化、协同化、智能化的鼓浪屿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中枢平台。推进科学化管理。全面实施《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完善保护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坚持以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以推进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优化管理主体、管理责任等关系,明晰鼓浪屿权责清单、公开流程、审批事项,形成权责清晰、执法有力、监管有效的管理格局。推进常态化管理。按照“由绿变美”理念,分步推进鼓浪屿花化绿化彩化,提升龙头路绿地、孔雀园、燕尾山周边、日本领事馆等节点,全力打造宜居宜游的高颜值“社区+景区”。坚持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完善网格化防控管理机制,严把轮渡各码头上岛“第一道防线”,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的疫情防控措施,巩固深化“无疫小岛”防控成果,努力为居民和游客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旅游环境。
主办: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27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3096号闽ICP备05021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