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欢迎您!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社区治理、文化旅游融合提升、队伍建设管理“四个典范”.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社区治理、文化旅游融合提升、队伍建设管理“四个典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媒体报道

一把剪刀义剪60多年 鼓浪屿一老人为人义剪上万次分文不取

发布时间:2019-12-03 11:05 字号:
 

  

  

  记者唐光峰摄 

  [厦门新闻名专栏]

  公开的稿签

  易福进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 记者 林爱玲)我的同事说到79岁义工傅清江的感人故事时,连连赞叹,“太难了,太难得了!”都说人做一件好事不难,但要做一辈子的好事,那就太难了。坚持为人义剪上万次分文不取的傅清江老人家,当了60多年的义务理发员,79岁高龄了仍乐此不疲服务在义剪一线,用他的话说,自己一生很平凡,但这样过,很无憾!

  我们想说,可爱可敬的傅老坚持的这60多年,特别的不平凡———那块用“的确良”做成现已磨破了的围兜,那把刀刃已经被磨薄了的理发刀,还有那双从稚嫩到不那么灵便的双手,是这位“最美义剪师”的最好写照,它们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份极不平凡、延续了60多年的“义剪情缘”。这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这份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善举,不正是一位的老党员最真诚最朴素的初心吗?

  每月23日,胸前戴着党员徽章、拎着理发工具的傅清江老人总会准时出现在鼓浪屿百合托老院,为这里的老人义务理发。只见他戴上老花镜,手持剪刀和梳子,尽管已经79岁高龄,手脚已经不如先前那样灵便,但理发时他的手依然稳稳当当。

  为百合托老院的老人理发,傅清江已经坚持了三年多,而追溯起他为人义剪的起点,则要把时间拨回到更远的从前。傅清江12岁学习理发,历经考学、分配就业、退休,从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到成为如今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为人义剪的爱心善举坚持了60多年,被赞“最美义剪师”。

  这么多年来,傅清江为人理发上万次,但他从未用手中的剪子赚过一分钱。“剪断的是头发,剪不断的是情义!”一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这位老人、这位老党员最真诚朴素的初心。

  为啥学理发?

  少时家里穷,108天没理发

  “这是我买的第一把剃头刀。你看,刀刃都被磨得这么薄了!”“这两块围兜,是用国家第一批‘的确良’布做的,很有年头了。”“这把牙剪,是上海箭牌的,40多年啦!”

  在位于鼓浪屿漳州路的家中,傅清江拿出多年来他购置的理发工具,一件一件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从最早的剃刀、发扫、牙剪,到用到背面发黄的线圈电剪,再到尚未拆开的最新款全自动电剪……种类齐全又迭代更新的理发工具,无声地诉说着傅清江的经历,将老人延续了60多年的“义剪情缘”娓娓道来。

  傅清江是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退休职工。他出生在泉州,12岁那年开始拜师学理发。“当初学理发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家里穷得连理发的几毛钱都拿不出来。”傅清江告诉记者,他记得最深刻的一次是,他108天没剪头发,刘海都扎到眼睛了。为此,他给理发师傅端茶倒水打下手,软磨硬泡终于拜师成功。先后跟着三位师傅学习后,他终于出师了。

  学理发做啥?

  “义务理发员”,走到哪当到哪

  尽管有理发技能傍身,但学习成绩优异的傅清江并不愿意以此谋生,而是一直发奋苦读。1956年,他考上了南安一中,后顺利进入培元中学学习,接着考进福建农学院附属农校,后因表现优异被选送到中国气象局湛江气象学校(现今广东海洋大学)学习。

  1963年,毕业后的傅清江被分配到当时的福建省气象局厦门海洋水文气象台工作。1965年,他进入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厦门海洋站工作。此后12年里,他到基层站点担任技术员,足迹遍布漳浦、崇武、惠安等地。直至1984年,他被调回鼓浪屿的海洋站。2001年,他在鼓浪屿退休。

  这么多年来,傅清江走到哪里,就把剪刀带到哪里,“义务理发员”就当到哪里。上学时,他帮同学免费剪头发,是学校里出了名的“理发师”;端上“铁饭碗”吃上“公家饭”之后,他也没有丢下这门被许多人认为是“下九流”的手艺,而是一如既往地用手中的理发刀帮他人理发。

  在学校时,他为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免费理发;到了单位,他为同事免费理发;下基层后,他为村民、群众免费理发;回到机关,他为大院里的家属们免费理发。

  “老人、孩子、农民、工人……我为各种各样的人剪过头发。”傅清江回忆,在基层,渔民们排队来找他理发。渔民的头发里往往夹杂着泥沙,很不好剪,为此他还要烧水帮渔民先洗头;在机关大院里,一到除夕,还在吃午饭时左邻右舍就来敲门,说:“老傅,帮我剪个头发呗!”傅清江马上扒几口饭,嘴一擦,就拿起电剪子,一口气为邻居们理发到天黑。

  “最多的时候,我一下午给20多人理了发。”回忆起往日的情景,老人脸上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幸福的事业

  一生平凡,义剪让他无憾

  不光是惠及身边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傅清江只要有时间就在鼓浪屿钢琴码头旁摆摊为居民和游客义剪。岛上举办惠民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堪称“身边的活雷锋”。退休后,傅清江的空闲时间多了,但他却闲不住,当鼓浪屿街道党群活动中心工作人员邀请他参加义剪项目,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此后,不论是街道组织的广场义剪,还是入户义剪,他总是主动报名参加。

  3年前,傅清江在龙头路上的慈济驿站结识了久久爱心服务队负责人赵亚娟。得知老人的经历,赵亚娟盛情邀请老人加入久久爱心服务队。傅清江欣然答应,成为服务队里年龄最大的义工,从那时开始,他每月到百合托老院为老人们义剪。

  “自从加入这项活动后,3年多来,傅大伯只有一次因为亲人去世而没有参加活动,其他时候他次次都准时参加。”赵亚娟感慨地说,“做义工久了,真的会倦怠。但只要想到傅大伯这么大年纪,依然坚持在义剪一线,我们年轻一辈就更应该努力。”赵亚娟表示,傅清江早已成为全队义工的榜样。

  同样感念着傅清江的还有鼓浪屿上的许多老人。在傅清江的记录本上清楚地记着岛上十几位行动不便、需要定期登门义剪的老人的信息,每月哪一天该为谁理发,他心里清楚得很。

  提起傅清江,90多岁的林教授满心感激。一年四季,只要到了该理发的时间,傅清江就会带着工具上门给他理发,陪他聊天,陪他度过了许多温馨时光。

  坚持为他人义务理发半个多世纪,用坏过多少把推子、剃刀,走过多少里路,为多少人理过发,傅清江早已记不清了。对他而言,义务理发是他幸福的事业,也是他人生的价值体现。

  “我的一生很平凡,但是这样度过,我无憾!”傅清江自豪地说。

  傅清江展示他为人义剪的工具。